新糞便潛血檢查 腸癌偵測率96%
自由時報
記者王昶閔/台北報導
不少民眾仍有檢驗大便篩檢大腸直腸癌「不太準」的刻板印象,國內最新研究卻發現,新式的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,腸癌偵測準確率高達96%,但國內的中壯年民眾的篩檢率卻低到只有22%。醫師認為,腸癌發生人數高居各項癌症之冠,若能全民篩檢,將可使發生率與死亡率大幅下降。
台灣每年新增1萬1000名大腸直腸癌患者,死亡率則是十大癌症第三位。台大醫院團隊針對2800名受檢者研究,近400名篩檢為陽性個案中,有160人有大腸病灶(息肉、出血、癌症等),並有28人罹患腸癌,27人被偵測出來,偵測率高達96%。論文日前發表在知名期刊CMAJ期刊,備受矚目。
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李宜家指出,不少民眾與醫師都有糞便潛血檢查不準的刻板印象,其實是源自舊式的化學法篩檢準確率低,且連吃根豬血糕、菠菜都會被篩檢成陽性,引發虛驚,但近年早已汰換成精準的免疫法,這項研究也證實了其篩檢效率真的很高。
台大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邱瀚模指出,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患者應進行全大腸鏡檢查,除確認是否罹癌可及早治療,還能提前偵測是否有息肉或癌前病變,切除即可預防癌症發生。
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民眾不把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當成一回事。國健局資料顯示,國人不只驗糞便比率過低,竟有高達37%陽性個案,沒有到醫院接受大腸鏡確診。
李宜家指出,不少人以為是痔瘡而不以為意,這完全是錯誤觀念。最近有一名中年台商在例行健檢篩出陽性後,竟拖了2、3年後才就醫,已是需開刀切除的晚期腸癌。
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說,國健局去年起提供50到69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,可多加利用。
留言列表